基于NaOH溶液CO2膜吸收系统的膜结构及传质性能
发布时间:2022年2月9日 点击数:1996
目前CO2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案:一种是从源头上减少人工CO2的生成,另一种是利用各种捕集技术将已生成的过量CO2收集后填埋或用于制备增值碳产品[1],即碳捕集与利用技术。膜接触系统气体吸收技术结合了膜分离和化学吸收技术,可用来处理燃烧烟气中的CO2,吸收液可制备甲醇、乙醇等物质,实现碳元素在生态圈内的循环利用,为碳中和的实现提供技术储备[2,3]。
膜材料充当气液相界面的作用,其选择依据是具有高通量特性,并且与吸收剂的接触过程中性质稳定。多孔膜的膜孔径为0.02~20μm,孔隙率70%~80%,具有较大的传质通量[4]。Karoor和Sirkar[5]实验证明疏水膜的传质阻力低于亲水膜。常用的具有疏水性的三种多孔膜材料为聚四氟乙烯膜(PTEF)、聚偏氟乙烯膜(PVDF)、聚丙烯膜(PP)。三种疏水性多孔膜中,PP膜是最早用于膜系统气体吸收技术的膜材料,孙莹[6]等对比了PP膜吸收系统不同配比的复合胺溶液中CO2的脱除效率和传质速率的变化,指出吸收液表面张力对膜吸收法脱除CO2的性能影响显著。El-Naas and Marzouqi等[7,8]在NaOH作吸收剂的PP膜吸收系统中进行CO2吸收实验,发现由于湿润导致的PP膜的性能衰减较为严重。Nishikawa等[9]研究表明,PTFE膜的连续运行时间可达6600h。Falk-Pederson[10]对PTFE膜作出了高度评价,认为其是有机胺脱除CO2气体应用中的最佳选择。Liang Wang等[11]发现有机胺体系下PP膜和PVDF膜吸收CO2的通量逐渐降低,且PP和PVDF膜系统的CO2膜内传输阻力分别增加了160%和290%。PVDF膜因为具有PTFE膜的优异性能,且制造工艺简便,被认为是理想的PTFE膜替代品,但是研究发现,PVDF膜在中等浓度以上的有机胺溶剂下易被湿润[12]。Khaisri等[13]考察了PTFE、PVDF和PP三种疏水膜在物理(纯水)和化学(MEA)作用下的CO2吸收性能,物理吸收结果表明:PTFE膜 > PP膜 > PVDF膜,化学吸收结果表明:PTFE膜 > PVDF膜 > PP膜。
利用NaOH作为吸收液实现CO2转化为HCO−3HCO3-、CO2−3CO32-离子,可以避免有机胺溶液中复杂分子、离子干扰的问题,同时也减少了系统设计和运行的复杂性。因此有必要对NaOH作为吸收液的系统中,膜材料的长时间的工作性能和吸收性能进行研究。本文采用单侧膜浸泡实验和自制平板膜吸收系统,研究三种疏水性微孔滤膜(PTFE膜、PVDF膜、PP膜)在NaOH溶液中溶胀率、孔隙率、微观形貌、接触角、化学结构、传质系数和湿润率随浸泡时间的变化,探讨三种膜与NaOH溶液接触过程中工作特性的变化规律。
1 实验系统
1.1 实验材料准备
本文所用的膜材料由海宁市大成过滤设备有限公司提供,主要参数见表1。
表1 实验膜材料基本参数 导出到EXCEL
膜种类 |
膜平均孔径/μm |
膜表面孔隙率/% |
膜厚度/mm |
膜密度/g•cm3 |
PTFE膜 |
0.45 |
70 |
0.16 |
2.1~2.3 |
PVDF膜 |
0.45 |
60 |
0.1 |
1.79~1.83 |
PP膜 |
0.45 |
60 |
0.2 |
0.90~0.91 |
将PTFE膜、PVDF膜、PP膜按照1.5cm×1.5cm规格剪成片状,平铺放入玻璃瓶(内含100mL 1mol/L NaOH溶液)中,使膜单侧与NaOH溶液接触,用瓶塞将瓶口封住,以3天为间隔,取出膜片,干燥处理后进行表征。
1.2 表征方法
溶质小分子附着于聚合物表面,或者进入聚合物间隙结构中,会发生溶胀现象,改变聚合物的微观结构。利用微重法测量膜的溶胀率,可由式(1)计算获得,先用电子分析天平测量浸泡前膜的质量ω1,用去离子水冲洗浸泡后的膜,再用实验滤纸拭去表面水分,最后测量质量ω2,重复操作三次[14]。
溶胀率=(ω2−ω1)ω1×100%溶胀率=(ω2−ω1)ω1×100%(1)
溶胀率变化直接导致膜孔径变化,相应的孔隙率也会发生变化。通过测量浸泡膜的湿重和干重,以浸泡膜干燥后质量损失所占湿重比例表示膜孔隙率,由式(2)计算获得,先用去离子水轻轻冲洗掉表面残留的溶液,用实验滤纸擦干表面水分,确定质量m1(湿重),膜片在70℃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后称重得到质量m2(干重),重复操作三次[15]。
孔隙率=(m1−m2)/ρw(m1−m2)/ρw+m2/ρw孔隙率=(m1-m2)/ρw(m1-m2)/ρw+m2/ρw(2)
式中,ρw 为水的密度,g/cm3;ρp 为膜材料的密度,g/cm3。
研究中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(ZEISS GEMINI-500)观测膜的微观形貌;使用KRUSS DSA-100光学接触角测量仪,测量液体处于静态时的接触角,利用ADVANCE软件对接触角进行计算并捕获图像;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(Bruker VERTEX70)分析膜浸泡前后化学成分变化。
1.3 传质实验系统
图1为自制平板膜CO2吸收系统,可以进行膜吸收系统的传质性能的测试。将PTFE膜、PVDF膜、PP膜(面积0.04m×1m)分别固定在自制平板膜CO2吸收系统中,液体侧注入1mol/L的NaOH吸收剂,并使其循环流动,反应温度为20℃,液体流速为0.006m/s。通入逆向流动的常压实验气体(CO2含量20%,气体流速为0.1m/s)。通过中和滴定法测量测定NaOH溶液中Na2CO3浓度,并辅助pH组分分析法进行验证和校验。浸泡过程中,每隔3天测量传质系数,重复操作三次。
假设实验中的混合气属于理想气体,且液相中的CO2浓度可以忽略,总传质系数KG由式(3)计算。
KG=C碳VRTPg,co2εAtKG=C碳VRTPg,co2εAt(3)
式中,C碳为吸收剂中CO2产物浓度,mol/L;V为吸收剂体积,L;R为理想气体常数,8.314J/(mol·K);Pg,co2Pg,co2为气侧CO2的分压,Pa;εε为孔隙率;A为膜面积,m2;t为吸收时长,s。
2 结果与讨论
2.1 NaOH溶液中膜结构实验结果
浸泡过程中,溶液中的OH- 会持续地附着于膜表面或者进入膜结构,发生溶胀现象。图2对比了PTFE膜、PVDF膜、PP膜在1mol/L NaOH溶液中溶胀率随浸泡时间的变化。膜的溶胀率随浸泡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加,初始阶段,在膜结构内和溶液中存在较高的OH-浓度差,溶胀率增加快速,后期溶胀率增速减缓。相同浸泡时间下,溶胀率最大的是PVDF膜,其次是PTFE膜,最后是PP膜。PVDF膜在NaOH溶液中会发生化学反应,使OH-极易进入PVDF膜材料内部,使膜的体积发生膨胀最明显。
在浸泡的过程中,膜的孔隙率也会发生变化,如图3所示。PTFE膜出现溶胀现象,体积膨胀,挤压膜孔,孔径变小,孔隙率下降。PVDF可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,使膜孔结构破裂,PVDF膜的溶胀率呈增加趋势,孔隙率增加。PP膜溶胀率变化并不明显,孔隙率变化也不明显。
三种膜在NaOH溶液中浸泡30天前、后的微观形貌如图4、图5和图6所示。未浸泡的PTFE膜由许多超细纤维缠结在一起形成蜘蛛网状的微孔结构;浸泡30天之后的PTFE膜纤维体积膨胀,孔径减小,孔隙率减少。未浸泡的PVDF膜密集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微孔;在NaOH溶液浸泡30天之后的PVDF膜,其分子的β-C-H键发生异裂,膜孔结构被破坏,膜孔径增加,膜孔隙率表现为增加。未浸泡的PP膜微观结构是粘合在一起的众多粗细不一的纤维,浸泡30天之后PP膜的微观结构并未显示明显变化。
接触角是表征材料疏水性的重要指标,定义接触角大于90°为疏水性物质,小于90°为亲水性物质。亲水性溶质OH-进入膜结构,破坏疏水表面,会使膜材料疏水性下降,接触角减小。从图7可以看到,随着浸泡时间增加,三种膜的接触角都逐渐减小,疏水性能衰减幅度增大。PVDF膜的结构中存在酸性H原子,在强碱环境中易发生脱氟降解,因此接触角变化最明显的是发生化学反应的PVDF膜,其次是PTFE膜,最后是PP膜。
图8展示了PTFE膜、PVDF膜、PP膜浸泡前和在1mol/L NaOH溶液中浸泡30天后的红外谱图对比情况。浸泡前和浸泡后的PTFE膜和PP膜具有相同的特征峰,说明两种膜在NaOH溶液中,自身化学结构稳定,没有发生化学反应。在波数730~1400cm-1之间,浸泡前后的PVDF膜具有相同的吸收峰,该范围属于C—F键的伸缩特征峰,说明NaOH处理前后的PVDF膜均具有疏水基团(—CF);浸泡后的PVDF膜在波数1600 cm-1~1700 cm-1之间出现了特征峰,该范围属于C=C双键的伸缩特征峰,该结构是由于NaOH与PVDF之间发生的脱氟化氢而形成的,化学反应改变了PVDF膜的化学组成,破坏了PVDF膜的自身结构,使其在不能表现出疏水性能,这与图7的实验结果一致。
2.2 三种膜传质性能变化
本系统中,膜材料充当气液相界面的作用,避免直接接触带来的雾沫夹带、悬浮杂质污染吸收液等问题;但膜结构会增加传质阻力,且膜侧气液两相多为层流流动,不利于传质,因此传质系数相对于无膜系统中要小。图9比较了PTFE膜、PVDF膜、PP膜在1mol/L NaOH溶液中传质性能随浸泡时间的变化。PTFE膜和PP膜,随着浸泡时间增加,接触角减小,出现部分润湿现象,传质系数下降,速率先快后慢。PVDF膜被NaOH溶液浸泡后,结构破坏,膜出现明显的湿润,气液直接接触,传质系数接近无膜吸收,此时的PVDF膜失去疏水性不再起相界面的作用,即商业PVDF膜不能直接用于以NaOH溶液作为吸收液的CO2膜吸收系统。PTFE膜和PP膜可以在NaOH溶液中使用,但物化特性和传质性能需要通过改性方法来提升。
3 结论
通过膜吸收技术可将气体中的CO2捕捉并用于催化还原制甲醇等有机燃料,膜的性能是吸收技术的关键。本文采用膜单侧浸泡实验和传质实验,对三种疏水性膜在NaOH溶液中的结构和CO2传质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。研究发现PTFE膜在NaOH溶液中浸泡30天,随着浸泡时间增加,接触角逐渐减小,疏水性下降,溶胀率逐渐增加,孔径减小,孔隙率减小,传质系数下降;PVDF膜在NaOH溶液中会发生反应,失去疏水性,膜发生溶胀现象,溶胀率上升的同时,膜孔结构被破坏,孔径增大,孔隙率上升,膜在使用过程中已经不起相界面的作用;PP膜在NaOH溶液中浸泡30天,随着浸泡时间增加,接触角逐渐减小,疏水性下降,溶胀率逐渐增加,孔径减小,孔隙率减小,传质系数缓慢下降。研究结果为CO2膜吸收技术的发展提供数据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