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含量对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
发布时间:2021年3月7日 点击数:2612
0 引言
制造业向智能化、信息化、高速化和绿色化等方向的快速发展,使得刀具涂层的服役环境越来越严酷,要求刀具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、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以及良好的高温摩擦学性能等。过渡族金属氮化物TiN、CrN等具有硬度高、熔点高和化学性能稳定等优异性能,广泛应用于各种刀具的涂层材料
本文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304不锈钢基体和硬质合金刀片上制备一系列调制周期为20 nm,具有不同Si含量的TaN/TiSiN纳米多层膜,通过X射线衍射仪(XRD)来研究纳米多层膜的微观结构,通过纳米压痕仪、原子力显微镜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等仪器来研究Si含量对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的力学性能、摩擦学性能的影响,通过切削试验研究Si含量对TaN/TiSiN纳米多层膜切削性能的影响。
1 试验方法
1.1 纳米多层膜的制备
使用JCP-350M2型高真空多靶磁控溅射镀膜机在304不锈钢基体上进行薄膜的沉积。304不锈钢基体的尺寸为Φ20 mm×3 mm,进行镜面抛光处理。将基体经过无水乙醇、丙酮以及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处理后,放入磁控溅射镀膜机的真空腔体内。靶材选用纯度为99.99 %的Ta靶和TiSi合金靶,TiSi合金靶的Si含量分别为5 %、10 %、15 %、20 %、25 %和30 %。工作气体和反应气体分别选用氩气(Ar)和氮气(N2),并将腔体内的真空压力保持在0.3 Pa。Ta靶和TiSi合金靶分别由110 W的直流电源和80 W的射频电源控制,基体温度为100 ℃。在沉积薄膜之前使用800 V的偏压电源,通入Ar轰击基体15 min,去除基体表面杂质。随后通入N2,沉积厚度为50 nm的TiN薄膜作为过渡层,以增加薄膜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。通过控制Ta靶和TiSi合金靶靶挡板的开合时间来控制TaN层和TiSiN层的厚度。TaN层的沉积速率为0.200 nm/s,沉积厚度为10 nm,溅射时间为50 s。不同Si含量TiSiN层的制备参数如表1所示。采用2种靶材交替沉积的方法来制备TaN/TiSiN纳米多层膜,沉积薄膜的总厚度约为2 μm。制备的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的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。
表1 不同Si含量TiSiN层的制备参数 导出到EXCEL
TiSi合金靶中Si的 含量/% |
沉积速率/ (nm·s-1) |
厚度/ nm |
沉积时间/ s |
5 |
0.082 | 10 | 122 |
10 |
0.080 | 10 | 125 |
15 |
0.096 | 10 | 104 |
20 |
0.156 | 10 | 64 |
25 |
0.164 | 10 | 61 |
30 |
0.133 | 10 | 75 |
图1 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的结构示意 下载原图
1.2 纳米多层膜表征
采用日本Rigaku X射线衍射仪(XRD)分析纳米多层膜的相组成,其靶材为铜靶(Cu-Kα),波长为1.540 6 Å,电压为40 kV,电流为40 mA,以10(°)/min的速度进行扫描,测试步长为0.02°,扫描角度范围为10°~80°。通过Nano Test多功能纳米压痕仪来测量硬度,压头选用Berkovich三棱锥形金刚石压头,采集速率为10 Hz,最大载荷为10 mN,加载速度和卸载速度均为20 mN/min。每个样品取5个点进行测量,并以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硬度值。采用Cart Zeiss Sigma-3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,简称扫描电镜)对薄膜的形貌组织进行观察,并配合Bruker Quantax X flash 60 SDD型能谱仪系统进行薄膜元素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。采用CSPM-5500型原子力显微镜测定薄膜的表面粗糙度,扫描方式为接触式,扫描频率为2 Hz,扫描分辨率为1024 pixel×1024 pixel。采用CFT-I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薄膜进行摩擦磨损试验,采用往复摩擦的方式,对磨材料为SiC,设定载荷为30 g,往复摩擦速度为40 mm/s,摩擦时间为5 min,磨痕长度为5 mm。
2 结果与讨论
2.1 微观结构
不同Si含量的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的XRD图谱如图2所示。由图2中可以看出,不同Si含量的TaN/TiSiN纳米多层膜都具有相同的择优取向,即均在(200)晶面呈现出择优取向,其衍射峰对应的衍射角2θ=43.52°。由布拉格方程
2dsinθ=nλ
式中:d为晶面间距;θ为布拉格角或半衍射角;n为衍射级数;λ为X射线的波长。
通过计算可以得出(200)的晶面间距d=0.207 8 nm。
图2 不同Si含量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的XRD图谱 下载原图
由图2可知,随着Si含量的增多,(200)晶面出现向右偏移的现象,当Si含量为10 %时,偏移量最大。衍射峰发生偏移是由于在TaN层和TiSiN层进行交替生长时,2种不同材料的晶格常数不匹配,导致在2层材料的界面处产生拉/压应力。TiSiN的晶格常数较小,约为0.42 nm
2.2 硬度
图3所示为不同Si含量下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的硬度曲线。从图3中可以看出,随着Si含量的增加,纳米多层膜的硬度先升高后降低,其中当Si含量为10 %时,其硬度达到最大值25.8 GPa,这是由于当Si含量较低时,Si原子置换TiN晶格中的Ti原子形成固溶体,TiSiN层为稳定的面心立方结构。在TaN层的“模板效应”
综上所述,在纳米多层膜中掺入适量的Si元素,能够有效地改善薄膜硬度。
图3 不同Si含量下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的硬度曲线 下载原图
图4所示为Si含量为10 %时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的载荷-位移曲线。从图4中可以看出,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的载荷-位移曲线比较光滑,故其均匀性较好,且塑性残余压入深度较小,具有较好的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。
图4 Si含量为10 %时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的载荷-位移曲线 下载原图
2.3 表面粗糙度
图5所示为不同Si含量下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的表面粗糙度曲线。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不同Si含量下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的表面形貌,如图6所示。
从图5和图6中可以看出,随着Si含量的增加,表面粗糙度值先减小后增大,随后又减小(见图5);当Si含量为15 %时,表面粗糙度值最小,为Ra 2.34 nm;当Si含量为25 %时,薄膜表面有较为明显的大晶粒出现(见图6c)),造成纳米多层膜的表面粗糙度值增大;当Si含量为30 %时,纳米多层膜表面的大晶粒减少(见图6d)),进而薄膜的表面粗糙度值又减小。
图5 不同Si含量下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的表面粗糙度曲线 下载原图
图6 不同Si含量下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的表面形貌 下载原图
在沉积制备薄膜的过程中,原子的成核、扩散、迁移以及晶粒的生长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薄膜的表面粗糙度,而上述因素又与制备薄膜的物理气相沉积技术中的腔体真空度、沉积温度、基体偏压以及粒子溅射速率等工艺参数相互关联。当Si含量为25 %时,TiSi合金靶材的沉积速率最大(见表1),原子不易在表面发生迁移,从而碰撞在一起形成岛状结构并迅速长大,进而在表面形成较大的晶粒,使得纳米多层膜的表面粗糙度值较大。
2.4 摩擦磨损性能
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不同Si含量下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的磨痕形貌,如图7所示。由图7中可以看出,不同Si含量下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的磨痕处都有深浅不同的犁沟,这是由于当硬质摩擦副在比较软的材料表面摩擦时,会在材料的表面造成损耗,产生犁刨出的沟纹,导致材料的迁移,因此,磨料磨损是其主要的磨损方式之一;磨痕表面在扫描电镜下呈现黑色,说明纳米多层膜表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氧化反应,因此,氧化磨损是其另一种主要磨损方式;当Si含量为15 %时,纳米多层膜表面致密光滑,磨痕的宽度较窄,深度较浅(见图7c))。
图7 不同Si含量下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的磨痕形貌 下载原图
通过EDS能谱仪对图7中Si含量为5 %时磨痕处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的元素分布进行采集,如图8所示。通过图8所示的元素分布可以看出,在磨痕处存在大量的O元素(见图8a)),与图7所示扫描电镜下黑色氧化物的区域相近,说明在滑动摩擦的过程中,发生了氧化现象;Ta元素在磨痕处稍有减少(见图8e)),说明在滑动摩擦的过程中部分材料发生了迁移,产生了磨料磨损;同时在磨痕处还存在大量的Cr、Mn等基体元素(见图8f)和图8g)),说明薄膜已经被磨穿至基体。Si含量分别为10 %、15 %、20 %、25 %和30 %时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磨痕处的O、Ti、N、Si、Ta元素的分布与Si含量为5 %时的分布基本相同。Si含量为5 %和30 %时TaN/TiSiN纳米多层膜均在磨痕处存在大量的Cr、Mn元素,而其余Si含量的TaN/TiSiN纳米多层膜在磨痕处并没有基体元素的出现,说明除了Si含量为5%、30%以外的TaN/TiSiN纳米多层膜并没有造成磨穿失效。
图8 Si含量为5 %时磨痕处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的元素分布 下载原图
图9所示为不同Si含量下TaN/TiSiN纳米多层膜摩擦系数的变化曲线。从图9中可以看出,Si含量为5 %和30 %时的纳米多层膜在早期就已经被磨穿失效,不能准确地得出其摩擦系数,这与图8所示通过EDS能谱仪采集得到的元素分布中得出的结论一致;其他Si含量纳米多层膜的摩擦系数随着Si含量的增加,先减小后增大;当Si含量为10 %、15 %和20 %时,纳米多层膜的摩擦系数差别较小,其中当Si含量为15 %时,纳米多层膜的摩擦系数最小,说明此时薄膜的耐磨性能最好;当Si含量为25 %时,可以看出纳米多层膜的摩擦系数增加明显。这是由于一方面,当Si的含量较低时,TaN层与TiSiN层之间形成良好的共格外延生长结构,增强了薄膜的力学性能,提高了薄膜的耐磨性能,随着Si含量的增加,非晶相随之增加,纳米多层膜的硬度反而开始变低,承受载荷的能力变弱,从而导致其塑性变形加剧,磨损严重,摩擦系数增加;另一方面,摩擦系数的变化还与纳米多层膜的表面粗糙度有关
图9 不同Si含量下TaN/TiSiN纳米 多层膜摩擦系数的变化曲线 下载原图
2.5 切削试验
采用与本文第1.1节中在304不锈钢基体上制备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相同的工艺参数条件,在硬质合金刀片上分别沉积Si含量为10 %、15 %、20 %和25 %的TaN/TiSiN纳米多层膜。在CJK1640型车床上切削经过淬火处理后的45钢,工件的硬度为42HRC,工件的尺寸为Φ60 mm×200 mm,切削速度为120 m/min,进给量为0.2 mm/r,切削深度为0.2 mm,切削长度为2 000 m。使用电阻应变式车削测力仪测量切削过程中不同Si含量下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的主切削力,如图10所示。从图10中可以看出,随着Si含量的增加,主切削力先减小后增大,当Si含量为15 %时,主切削力最小。
图10 不同Si含量下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的主切削力 下载原图
3 结语
1)不同Si含量的TaN/TiSiN纳米多层膜均在(200)晶面呈现择优取向,随着Si含量的增多,(200)晶面存在向右偏移的现象,其中当Si含量为10 %时,衍射峰向右的偏移量大。
2)随着Si含量的增加,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的硬度先升高后降低,当Si含量为10 %时,其硬度达到最大值25.8 GPa。
3)随着Si含量的增加,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的表面粗糙度值先减小后增大,随后又减小。当Si含量为15 %时,纳米多层膜的表面粗糙度值最小,为Ra2.34 nm。当Si含量为25 %时,纳米多层膜表面有较为明显的大晶粒出现,造成其表面粗糙度值的增大。
4)TaN/TiSiN纳米多层膜的磨损形式为磨料磨损和氧化磨损。在滑动摩擦的过程中,均伴随着氧化现象的发生。加入适量的Si元素可以很有效地改善纳米多层膜的摩擦磨损性能。
5)主切削力随着Si含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,当Si含量为15 %时,主切削力最小。